2018 國際台北大師鋼琴藝術節
  • Home
  • About
    • 2018 ITMPF
    • Contact Us
    • Site Map
    • Links
  • Meet the Faculty
    • Boris Berman
    • Michel Béroff
    • Andrei Diev
    • Christopher Hinterhuber
    • Hee-Sung Joo
    • Dorian Leljak
    • Sasha Starcevich
    • Chong-Lim Ng
    • Dan-Wen Wei​
    • Chun-Chieh Yen
    • Star Faculty from Taiwan
  • Events
    • Master Classes and Lectures
    • Star Concert Pianist Competition
    • Concerts >
      • All Star Faculty Concert Program
  • Student Area
    • 2018 List of Active Participants
  • Tickets
  • Sponsor & Volunteer
    • Special Thanks
    • Sponsor us
    • Ways to Volunteer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2018國際台北大師鋼琴藝術節 >
      • 2017活動回顧:開幕記者會紀實
      • 2017活動回顧:大師班側寫
      • 2017活動回顧:大師雲集音樂會
    • 聯絡我們
    • 網站地圖
    • 友善連結
  • 師資陣容
    • 貝爾曼教授
    • 貝羅夫教授
    • 迪亞夫教授
    • 辛特戶柏教授
    • 朱喜晟教授
    • 勒利克教授
    • 黃仲林教授
    • 史塔協維契教授
    • 韋丹文教授
    • 嚴俊傑藝術總監
    • 臺灣鋼琴名家講座
  • 活動總覽
    • 大師班與音樂專題講座
    • 超級新星協奏曲選拔比賽
    • 藝術節音樂會 >
      • 大師雲集星光璀璨音樂會​節目
  • 學生專區
    • 2018正式學員入選名單
  • 購票資訊
  • 大師之友
    • 特別感謝
    • 贊助我們
    • 招募志工

2017活動回顧:​大師雲集音樂會

此聲只為天上有,人間難得幾回聞:
第一屆臺師大國際翡洛嘉鋼琴藝術節大師雲集音樂會

樂樂文化/撰文
​
​從一位音樂迷而非學鋼琴的角度,來看這一週的臺師大國際翡洛嘉鋼琴藝術節,有一個「絕對的亮點」!或許對學鋼琴的人或是三十五位正式學員來說,整週的活動都很迷人。但對愛樂者來說主辦單位最具說服力的安排,是2月15日那場在國家演奏廳的「大師雲集教師音樂會」,這幾乎可以說是一場「夢幻組合的明星鋼琴教授音樂會」。

​大師雲集教師音樂會的演出陣容,集結多位高齡八十歲的國際頂尖名校之權威大師,除了將台灣古典音樂的教育層次拉至國際能見度之水平,也在吸引年輕鋼琴家一同參與盛會。芙瑞德、嚴俊傑、培利、拉葉卡利歐、歐芃思、羅文濤等六位鋼琴大師輪番上陣演奏,宛若明星賽的華麗陣容,可謂「此聲只為天上有,人間難得幾回聞」,也難怪演出前門票就銷售一空,打響了音樂節的名號。
Picture
音樂會在國家演奏廳展開,六位鋼琴大師各自選彈自己拿手的作品,每兩位彈完就會有一段中場休息,換言之跟一般的音樂會很不同,這是一場中場休息兩回的獨特音樂會。

第一套曲目由翡洛嘉音樂節創辦者、高齡七十七歲的芙瑞德教授,帶來巴赫「十五首二聲部創意曲」為這場萬眾矚目的音樂會揭開序幕。被稱為「音樂之父」的巴赫為兒子寫作的鋼琴教材「創意曲」,跟他知名的「鋼琴上的舊約聖經—十二平均率」一樣是很具代表性的教育作品,除了訓練孩子演奏的技巧從兩聲部開始掌握,進而發展到掌握三聲部之外,也寄予啟發孩子創作的目的,位未來走上作曲之路作準備,是套看似容易卻不容輕忽的作品。
「翡洛嘉藝術節之母」芙瑞德教授選奏此套作品,其中細膩而深遠的心思可想而知,寄語鋼琴教育於此曲的精妙令人動容。相較於現今音樂會多以技巧艱深之大型作品吸引聽眾,能平靜無奇地將巴赫二聲部創意曲一首又一首、不慍不火地詮釋,在場觀眾聽起來有種返璞歸真、如獲稀世至寶般的精緻美感,芙瑞德大師的演奏徹底展現巴哈音樂中的精義與風範,演奏詮釋的重點並非音音精準,而在於甜美如歌的旋律中所呈現變化多端的音色,而且整體風格散發一致的優雅,營造出十六、十七世紀的巴洛克氛圍,令人全場聽者難以忘懷。相信聽完現場演奏此套作品的學生,在日後練習這套基本曲目中,絕對能有不同於一般人的宏觀卻道地的新視野。
Picture
接續著「相對素顏」的巴哈「二聲部創意曲」之後,即將被彈奏的是「絢麗華彩」的蕭邦「十二首練習曲,作品25」,這兩套曲目一是巴洛克經典、一是浪漫傑作,一是內斂的練功,一是兼具了練功與炫技,不同時期、不同風格作曲家、不同的演出效果。

對於鋼琴家而言重量級的蕭邦「十二首練習曲,作品25」,想要挑戰現場演奏除了需注滿一身驕傲的勇氣,還要有懾人的穩定技術及昇華的音樂性。而在音樂節的大師音樂會上選擇這套曲目,對彈奏的老師及與會的鋼琴學子們也算是意義非凡,除了勉勵學子這套練習曲中的音樂技巧,仍是必須一一克服的基本馬步,也同時告訴學生這些看似枯燥的練習,其實除了練習之外在音樂性的表現上也有很大的表現突破的空間。選彈這套蕭邦練習曲,在另一層面也是有系統的演繹,一位鋼琴家成長的必經過程。
Picture
嚴俊傑老師坐上琴椅,在彈奏出第一個音前大口吐一氣,一如一位內力深厚的大師運功一般。雖然眼前的精彩演出如高山,但已擁有精湛技巧及數次現場演奏經驗的他,依舊不疾不徐地展現大師風範,鎮定地將十二首練習曲一氣呵成的演奏完成,嚴謹忠實不矯揉造作地如實呈現蕭邦的樂譜精神,聽得全場師生如癡如醉,大家幾乎忘了要拍手。我想,這精神就正如嚴俊傑老師盼望學生能夠認真做到的,寄語技巧於音樂性中,光有空洞的技術是毫無意義的,演奏家必須牽起作曲家與現場聽眾的靈魂,而這套曲目就在c小調,宛若汪洋的琴聲中浩浩蕩蕩的結束,餘音繞樑不止。
短暫的中場休息後,美國傳奇教師現年八十二歲的培利親切地走上舞台,造型渾圓的他看來十分具有親和力。培利大師帶來舒伯特兩首「即興曲」,他的溫暖琴音流入聽眾耳中,彷彿音樂中的一片淨土,有一種模仿不來的渾然天成感,再動聽的音符之餘彷彿也訴說告訴學生,在練琴與演出的壓力之間仍有音樂溫煦優雅的空間。被稱為「歌曲之王」的舒伯特,在「即興曲」這種較為隨意自在的曲式中,自然流露著亙古悠遠的旋律線,伴隨著對每一份對音樂的愛,源源不絕、代代相傳地往前走去。

​​接續,來自芬蘭的前德國漢諾威音樂院前教授拉葉卡利歐,帶來芬蘭當代作曲家-勞塔瓦拉的(Einojuhani Rautavaara)「第二號鋼琴奏鳴曲,火誡」。勞塔瓦拉可以說是芬蘭繼西貝流士之後最具國際知名度的作曲家,他早期作品呈序列主義,晚期之後轉為空靈脫俗之感,作品多元包括交響曲、協奏曲、鋼琴奏鳴曲等等。勞塔瓦拉不幸於不久前的2016年7月27日,逝世於家鄉芬蘭的赫爾辛基。
身為芬蘭同鄉,拉葉卡利歐原本就是全是勞塔瓦拉鋼琴作品的權威人士,選彈這曲當然也有緬懷剛過世的芬蘭當代作曲大師之意,所以這一回能在大師音樂會上聽到這首作品的現場演出,真可謂值回票價!這首「第二號鋼琴奏鳴曲,火誡」全曲異樣神秘氣氛,讓大多數首度聽到此曲的人感到驚艷。在這樣的大師音樂會中安排近代作曲家的作品,當然更具教育意義,除了可以寬闊了學生們對調性音樂所帶來的制約加以解放,也可以透過拉葉卡利歐大師的演繹,感受並學習到現代鋼琴聲學的無限可能性,以及當代藝術層次的精緻與立體地。整首曲子結束在震撼與衝擊之餘,一種火焰溶解於團霧狀殘響中的感覺,到了現在仍在我的心中鮮明而奇幻的存在著。
Picture
經過第二段的再度中場休息之後,接著培利、拉葉卡利歐兩位大師後面,即將上台演奏的是歐芃思以及羅文濤。

葛萊美獎得主歐芃思教授選擇演奏「卡農」,則呈現二十世紀音樂在美國發展的另一塊天地。知名樂評家焦元溥先生指出,那卡羅(Conlon Nancarrow,1912-1997)是二十世紀最特別的作曲家之一。生於美國,卻因為曾加入共產黨最後選擇定居墨西哥。

那卡羅的作品取決於卓越的演奏水平,更要求其複雜節奏設計與速度讓演奏者在技巧上達到要求;然而他的要求令演奏者卻步,那卡羅索性開創出以機器鋼琴(player piano)演奏的作品,果然另闢蹊徑而自成天地。而他最成功之處,在於即使是寫給機器演奏的作品,但他的音樂始終充滿人性與情感。

那卡羅這首當代作品「卡農」卻是為歐芃思所量身定做,曲風相當獨特,由寫作提現對象進行現場演奏,更有種曲如其人的靈動感。作曲家複雜的節奏設計在鋼琴大師歐芃思的手指下,似乎顯得隨機又自然。
Picture
接連兩首當代作品,分別由芬蘭、美國各自屬於作曲家國家的鋼琴家來詮釋,可謂大大開了在場鋼琴學子的耳界,也讓他們知道鋼琴作品詮釋方式的浩瀚。
​
最後壓軸演出,為茱麗亞音樂院高齡八十五歲的羅文濤大師所演奏的四首蕭邦「即興曲」。羅文濤大師身穿喜氣的黑紅色半身唐裝,親切而謙遜地像台下熱情的聽眾致意,曾為柯爾托(Alfred Cortot)弟子的他繼承了絕世的蕭邦美學,雙手在琴鍵上翩翩起舞就帶動了蕭邦「即興曲」迷人閃爍的優美樂思,彷彿水波旖旎渾然天成,得到全場起立的致敬掌聲。我很慶幸自己可以與會,親耳聽見自蕭邦-柯爾托-羅文濤一脈相承的鋼琴靈動,熱淚幾乎奪眶而出。
這場一生難以再次體驗的大師雲集音樂會,六位鋼琴大師的歲數合計將近四百歲!宛若巴洛克音樂至今歷經四百年的歷史洪流篩選,這六位鋼琴大師用生命淬煉他們的技巧、舞台風範、演奏風格、音樂思想,在大師們寓意深長的選曲與演繹之下,更顯出音樂藝術透過教育代代相傳的重要性與必要性。一場音樂會能夠賦予參與音樂節的學生及青年音樂家們,自十六、十七世紀以降的音樂老靈魂、新觀念,以及感受到當代音樂發展的各種可能,是多麽的難能可貴啊!

還有太多音樂會之外的「弦外之音」,或是更多參與這場音樂會的人彼此心中源源不絕且難以言喻的悸動,就讓音樂帶著我們繼續往前走吧!

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.
  • Home
  • About
    • 2018 ITMPF
    • Contact Us
    • Site Map
    • Links
  • Meet the Faculty
    • Boris Berman
    • Michel Béroff
    • Andrei Diev
    • Christopher Hinterhuber
    • Hee-Sung Joo
    • Dorian Leljak
    • Sasha Starcevich
    • Chong-Lim Ng
    • Dan-Wen Wei​
    • Chun-Chieh Yen
    • Star Faculty from Taiwan
  • Events
    • Master Classes and Lectures
    • Star Concert Pianist Competition
    • Concerts >
      • All Star Faculty Concert Program
  • Student Area
    • 2018 List of Active Participants
  • Tickets
  • Sponsor & Volunteer
    • Special Thanks
    • Sponsor us
    • Ways to Volunteer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2018國際台北大師鋼琴藝術節 >
      • 2017活動回顧:開幕記者會紀實
      • 2017活動回顧:大師班側寫
      • 2017活動回顧:大師雲集音樂會
    • 聯絡我們
    • 網站地圖
    • 友善連結
  • 師資陣容
    • 貝爾曼教授
    • 貝羅夫教授
    • 迪亞夫教授
    • 辛特戶柏教授
    • 朱喜晟教授
    • 勒利克教授
    • 黃仲林教授
    • 史塔協維契教授
    • 韋丹文教授
    • 嚴俊傑藝術總監
    • 臺灣鋼琴名家講座
  • 活動總覽
    • 大師班與音樂專題講座
    • 超級新星協奏曲選拔比賽
    • 藝術節音樂會 >
      • 大師雲集星光璀璨音樂會​節目
  • 學生專區
    • 2018正式學員入選名單
  • 購票資訊
  • 大師之友
    • 特別感謝
    • 贊助我們
    • 招募志工